银龄行动,让“老有所养”变“老有所享”
“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,就是去康养中心的花园走两圈,回来看书、练字,中午还有热乎的饭菜等着我,这才是我想要的晚年生活!” 在江苏的一家银龄行动助老驿站,76岁的陈爷爷笑着分享他的“新退休生活”。
整洁明亮的食堂里,饭菜飘香,一份清蒸鱼、炒时蔬、紫菜蛋花汤,再加上一碗软糯的小米饭,营养搭配均衡。就餐区内,老人们边吃边聊,餐后还可以去书画室练字,或到康养中心做个理疗放松身体。随着银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享受从“吃得好”到“过得好”的养老新体验。
从“吃得饱”到“吃得好” 助老餐桌暖胃更暖心
一日三餐,关系着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感。银龄行动积极推动“助老餐厅+社区助餐点”的联动模式,在全国多个城市建设了近千家长者食堂,为独居、高龄、失能、半失能老人提供营养均衡、经济实惠的助餐服务。
在成都的一家银龄助老食堂,每天的菜单都由营养师搭配,做到少油少盐、荤素搭配。“三菜一汤只要几块钱,还能选口味!” 75岁的李奶奶对着餐桌上的饭菜满意地说。更让她开心的是,如果不方便出门,助餐服务还能送餐上门,真正实现了“舌尖上的幸福养老”。
截至目前,银龄行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4000多个老年助餐点,结合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和社会化运营模式,让更多老人吃得安心、吃得健康。
从“养老”到“享老” 丰富的文娱活动点亮晚年生活
“以前总觉得养老就是在家待着看看电视,现在才知道,退休生活可以这么丰富!” 在银龄行动打造的“银龄学堂”里,68岁的王阿姨刚上完书法课,又赶去太极班练拳。
为了让老年人“活到老、学到老”,银龄行动依托社区养老中心,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了5000多个“银龄学堂”,开设书法、绘画、舞蹈、手工等兴趣课程。许多老人不仅学到了新技能,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此外,银龄行动还联合各地文化中心、公益组织,定期举办老年人合唱比赛、摄影展、社区运动会等活动,让老年人感受到被尊重、被需要的温暖。
“我们不只是提供一日三餐的‘助老餐’,更要提供让老年人充满活力的‘助老生活’。”银龄行动负责人表示。
科技赋能 让养老服务更贴心
“我妈摔倒了,我人不在家,怎么知道?” 这个困扰无数家庭的问题,如今在银龄行动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下,得到了有效解决。
银龄行动联合科技企业,在助老服务体系中引入智能照护设备,如智能手环、紧急呼叫系统、远程健康监测等。
72岁的刘爷爷家中安装了智能监护床垫,可以实时监测心率、血压,一旦出现异常,系统会立即通知家属和附近的养老服务中心。 他还佩戴了一款智能手环,只需按下求助按钮,最近的护理人员就能在15分钟内上门服务。
此外,银龄行动还建设了“智慧养老平台”,通过手机APP,子女可以随时查看老人健康数据、预约护理服务,确保即使不在身边,也能给父母最好的照护。
银龄行动:让每位老人都能安心养老
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,全国已有超过3000万老年人享受到了银龄行动带来的养老新模式。从“老有所养”到“老有所享”,银龄行动不仅仅是在提供养老服务,更是在重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,让他们的晚年充满尊严与快乐。
未来,银龄行动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,推动助餐、助医、助乐、助学等多元养老服务,打造“家门口的养老体系”,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