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普瑞刘红山教授:从“追光者”到“光明守护者”

2025-03-10 11:56   来源: 中国生活网    阅读次数:4020

  在深圳普瑞眼科医院的手术室里,刘红山教授的手像艺术家般游走于显微镜下,指尖的每一次缝合都精准如绣——这是他为角膜病患者重燃希望的特殊“画笔”。从湖北恩施的苗圃老板重见光明创业成功,到海南文昌的角膜营养不良家族三代人信赖托付,他的故事远不止于冰冷的科普数据,而是一段段用医术与温情交织的生命篇章。

  一、指尖上的“光明魔法”:从绝望到新生的瞬间

  案例一:苗圃老板的“三重新生”

  2015年,湖北恩施的骆先生因化学烧伤双目失明,后续右眼已无法复明,左眼历经两次失败手术后眼睑无法闭合,辗转多地求医无果。

  但刘红山教授用一场长达6小时的“角膜移植+眼睑重建”复合手术,不仅让他的视力从0.3逐步恢复至0.8,更用从胳膊取皮重建眼睑的巧思,解决了术后干眼溃烂的隐患。

  案例二:7岁萌娃的“眨眼谜题”

  7岁的萌萌因频繁眨眼被误诊为普通结膜炎,直到在深圳普瑞眼科医院找到刘红山教授。通过裂隙灯检查,刘教授发现她的结膜滤泡异常肿大——这正是他20年前在美国实验室破解的“过敏性结膜炎免疫反应路径”。一剂精准的抗过敏药物,配合每周复查的细心叮嘱,让萌娃的眼睛重归清澈。刘教授常说:“孩子的眼睛像初春的嫩芽,用药容不得半分草率。”

  二、科研背后的“破局者”: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跨界探索

  发现一:骨髓干细胞变身“角膜修复师”

  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实验室,刘红山教授首次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人类角膜基质细胞。这项突破让先天性角膜混浊患者有了新选择——无需等待稀缺的捐赠角膜,用自身干细胞即可修复“迷雾中的窗户”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他甚至在兽医院用此技术治愈了干眼症的实验犬,为人类临床应用铺路。

  发现二:海南真菌角膜溃疡的“季节密码”

  在海南工作时,刘教授发现当地真菌性角膜溃疡夏季高发,致病菌竟以“不产孢子菌”为主。为了摸清病因,他带着团队走遍海南每个村庄,最终从81例病例中总结出“植物划伤+湿热环境”的高危组合。这项研究不仅改写了诊疗指南,更推动基层医院普及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外伤的急救措施。

  三、、创新科普:让眼病知识“活”起来

  行动一:《拯救干眼》漫画的破圈效应

  刘教授主编的科普漫画《拯救干眼》,用拟人化的“泪液小精灵”对战“干燥怪兽”,将复杂的免疫机制变成童趣故事。这部获得中国眼科教育论坛大奖的作品,如今是深圳白领和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必备读物。

  行动二:“照镜子识眼病”艺术展

  在深圳南山区广场舞协会的联办活动中,二十面魔镜还原青光眼患者的“管状视野”、黄斑变性者的“扭曲世界”。一位阿姨看着镜中模糊的自己惊呼:“原来老伴总说看不清不是装傻!”这种沉浸式体验,让数百名市民主动预约了眼底检查。

  从美国实验室的科研先锋,到海南村落的“角膜守护神”,再到深圳普瑞眼科医院的“多面手院长”,刘红山教授用30年诠释了何为“医者匠心”。深圳普瑞眼科医院也始终践行着刘红山教授的理念:“医疗不仅要治病,更要治心。”


责任编辑:赵硕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中国生活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
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,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