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还大肆广告,网红品牌兔头妈妈转眼翻车,母婴产品套路何其多?

2025-03-21 20:21   来源: 互联网    阅读次数:3482

导读:


在围绕着《哪吒2》的商业联名狂欢中,网红品牌兔头妈妈无疑是幸运儿之一,其联名产品“新一代奥拉氟牙膏”随着无处不在的广告,提高品牌和产品知名度不知几许。


但火热的广告过后,仅仅不到两个月,这款产品却因涉嫌“虚假宣传”和“专利疑云”而翻车。


这场“冰火两重天”的闹剧,不仅撕开了母婴行业的营销套路,其中也透露出资本对育儿焦虑的精准收割逻辑。


一、从“联名爆款”到“翻车明星”

兔头妈妈的崛起,是母婴行业“流量至上”策略的典型样本。其品牌深谙年轻父母的消费心理,近年来兔头妈妈的营销力度有目共睹,不仅长期宣传“科学育儿”“德国奥拉氟”,打造高科技人设,甚至曾宣传“不认真刷牙也能防蛀”,在精准击中家长对龋齿高发的恐惧的同时,也引发过一轮轮争议。

图片1.png


2025对于兔头妈妈的营销部门来说,迎来了一个成功的开头,其新品成为《哪吒2》的联名商,风光无限。


但陷入虚假宣传质疑的,也正是这个网红品牌。据经济观察报报道,兔头妈妈的儿童牙膏分为“经典版”和“高纯版”,后者是2025年1月推出的新品。品牌宣称其高纯版的奥拉氟原料为“国产自研”,公司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了更高纯度奥拉氟的应用,并强化了防蛀效果和安全性,兔头妈妈售后人员进一步称,“(高纯版奥拉氟牙膏)使用的是国产原料、自研技术,并有研究奥拉氟的专利证明”。


然而,在高纯奥拉氟的介绍页面,兔头妈妈仍然在展示“德国奥拉氟”原料的介绍,并标注“德国奥拉氟成本比普通氟约高出670倍”“德国奥拉氟成本40000元/公斤”。


那么问题来了,品牌既然宣称是“国产自研”,为何又在宣传时对“德国奥拉氟”依依不舍呢?


有声音称,“德国奥拉氟”是兔头妈妈坚持多年的宣传要素,所以在新品用“国产自研”提高高科技人设的同时,还是割舍不下“德国奥拉氟”对消费目标群体的吸引力。


根据售后人员提供的专利信息,经济观察报记者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系统后发现,其提供的“一种高纯度奥拉氟原料的制备方法”的专利状态为“实质审查的生效”。


二、文字游戏透露的营销饥渴症

行业观察家刘双泰称,自从多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后,母婴行业实际上就患了“崇洋症”。

图片2.png


“假洋牌子泛滥,国产品牌也拼命往进口原料上贴,这就是现状。”刘双泰说,兔头妈妈在宣称“国产自研”的同时,不惜陷入自我矛盾,也不舍得“德国奥拉氟”的相关宣传,同样是“崇洋症”的一种体现。“也许有被市场风气裹挟的因素,但这种行为确实很讽刺,显得有点心虚,同时也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。”


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告诉媒体记者,兔头妈妈一方面宣称“国产奥拉氟”原料,称高纯奥拉氟的纯度是德国奥拉氟的4倍,这是一种明显的比较,能够让消费者区别出该款产品使用的并不是德国奥拉氟;但另一方面宣传页使用“德国奥拉氟”的相关表述,暗含了其原料成本高昂的表达,是一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。


此外,赵占领认为,若在该款产品的介绍中未明确表述出“自研”“国产”等字样,仅以“突破研发壁垒”“升级”等来表述与德国奥拉氟的不同,加之二者字体颜色、大小等排列方式类似或接近,也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认知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二十条规定,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、性能、用途、有效期限等信息,应当真实、全面,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。


湖南湘鉴知识产权鉴定评估中心鉴定人、湖南轩辕律师事务所王亚雄律师称,该专利状态意为实质审查中,其并未正式获得专利授权,兔头妈妈或涉嫌虚假或误导性宣传。


三、资本的收割逻辑:焦虑和伪科学

兔头妈妈的翻车并非孤例。


2024年湖北省消委数据显示,育婴行业578件投诉中,虚假宣传、质量隐患占比超60%!


而在这些乱象背后,是行业通用的三大套路:

首先是焦虑制造,扭曲医生建议,进行敏感期营销等,比如有奶粉竟然宣称“母乳6个月后无营养”,以推动配方奶粉销售。但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久。有母婴品牌靠这种假话连篇的话术,使6月龄以上婴儿奶粉销量提升40%。我们日常见到的众多母婴产品推广中,往往隐藏着资本制造“选错即伤害”恐慌的算计。


“很多时候产品的重要程度被刻意强化了,举例来说,好好刷牙才是防蛀核心,但一些品牌甚至使用了他们的产品,不好好刷牙也能防蛀牙。这完全就是本末倒置了。”


其次就是专利游戏,商家利用消费者对“高科技”的信赖,将未授权的专利申请作为宣传卖点。


不管是敏感营销,还是强调专利,背后的深层逻辑其实都是收割焦虑,但母婴行业不是保险和金融行业,投资回报率不该用来计算赔偿金和利润的平衡点,“科学育儿”更不该沦为营销话术。资本利用各种漏洞和人心算计,针对中国父母的收割游戏,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基本的商业道德范畴,也突破了社会良知的底线。



责任编辑:慧琳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中国生活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
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,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