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博物馆进中小学”教育效果令人期待
最近,教育部、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《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对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中学方面,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与中小学的合作机制,推动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,增强利用博物馆资源被中小学生图书馆学习的效果。
除了文化遗产外,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对公众意义重大。博物馆作为文化、历史、知识的交流机构,只标注文物的大小和年代,简单地看文物的形状。通过简单、生动、有趣的传播方式,博物馆可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,将文物所承载的“精神”有效地传递给观众,从而实现做人的初衷。
博物馆在社会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虽然我国博物馆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教育,但一些博物馆仍然缺乏能够辅助中小学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。因此,有必要将博物馆教育的相关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内容,加强与博物馆专业学位教育相关的人才培养,及时满足博物馆教育人才的需求。
博物馆如何设计出中小学真正需要的教学项目,让中小学生喜欢利用博物馆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,是博物馆必须努力研究的课题。一方面,要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,以学生学习为中心,增强博物馆学习的兴趣、互动性和体验性。另一方面,要提高博物馆研究活动的质量,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各种资源,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。同时,博物馆要拓宽合作渠道,特别是发展馆校合作,实现优势互补。
完善的博物馆评价体系是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动力,是提高博物馆教育质量的保证。这就要求中小学生将利用博物馆学习项目纳入博物馆经营评价、分级评价、免费开放的绩效评价体系,纳入学校监管范围,定期开展评价和督导工作。针对不同类型的博物馆,要规划课程内容,准确选择教学对象,深入培养,发挥博物馆教育的独特作用,使博物馆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,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。